官网

汽车实用手册(20)谈车门铰链限位器

  [] 任何卖东西的店家都要宣传,这是必须的,但很多宣传点我们仍旧是要理智判断的,比如前阵子很流行的“车门站人”这种宣传手段,就不那么科学。平时大家聊车时,车门铰链是经常被拿出来说事的零部件,这个小东西的确有的聊,但要看怎么聊,不能聊歪了。

  把车门和车身连接在一起的有两种零件,一个叫铰链,一个叫限位器,顾名思义,一个是固定作用,一个是限制车门打开角度的作用,下面我们从铰链聊起。

  铰链通俗地说就是合页,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样式有冲压和铸造两种,很多德系品牌车型都是铸造铰链的设计。由于结构设计不同,所以两种类型的铰链材料厚度也不一样,铸造铰链往往比冲压铰链厚很多。

  铸造铰链的优点是生产精度和统一性,说白了就是更精致更高大上,从结构上来说承载能力也有优势,但重量较大,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也会高一些;冲压铰链相对生产成本会低廉一些,对于家用车来说使用上也不会有什么缩水,可完全满足需求。

  结构设计这个细节不能忽略,假设两个零件使用的材质强度完全一样而只看零件厚度的话,一个物体应力的极限是从结构最薄弱的地方崩溃的,也就是说不能光看零件最厚的地方有多厚,而更要看最薄的地方有多薄,相信如果把最薄的地方都拿出来的话,可能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,当然这只是纠正一个误区,可别又把这个再次变成评价铰链的方法去吐槽,那就不好了。

  当今一个零件的强度不能简单地看厚度下定义了,与材料、面积、设计结构和制造工艺都是分不开的。就像车身不一样的部位材料的强度也有区别一样,像车身前后大梁和A、B、C柱等关键部位都用的是高强度材料,而其它作为支撑和覆盖性质材料的强度则没那么强是一个道理。

  那么怎么判定车门铰链够不够硬呢?对于消费者来说,是没有很好的方法的,因为强度的数据都是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出来的,看是没有很好的方法的,但可以完全放心的是,能在市场上卖的车型,车门铰链都是一定要达到国标标准的,目前国内涉及到车门铰链的标准名为GB15086_2006《汽车门锁及车门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》,其要求车门铰链一定要达到纵向载荷11000N(牛)和横向载荷9000N。

  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转换,11000N是什么概念?G=mg,1kg重量的物体放在地面上对地面产生9.8N的力,那么11000N就相当于是承载了1122.4kg的重量,也就是1.1吨多了,大概相当于14位成年人的重量总和(按每人80kg计算),而这个数值对于车门需要的强度也是绰绰有余了。

  某品牌一直用踩在打开的车门上“震门”来演示铰链强度,这个演示没有错,但如果材料强度都达到一定的要求的话,不管是看上去很厚实的铸造铰链还是视觉效果相对单薄的冲压铰链,都是没问题的,其他的还有一个细节就是,在震门的过程中,大部分力量都被悬架系统吸收掉了,而铰链所受的压力并没那么大,这点很容易误导消费者,如果把悬架系统固定住完全靠铰链承受压力的话,那后果就不一定了。

  铰链的作用就是支撑车门,让车门牢固地挂在车身上并能让车门活动。那么铰链结不结实和车辆安全有啥关系呢?如果平时聊的安全性泛指的是在受到撞击的时候可不可靠,首先正常行驶时车门都是关闭状态的,此时固定车门的除了铰链,还有另一端的锁块,受到撞击时铰链和锁块受到的撞击力会传递到车身上,铰链应力达到极限值时车身完全不变形也是不现实的,如果铰链都被撞断了,那么车门甚至车身结构也差不多奔着报废去了。

  而更多的严重的事故中,往往都是车被撞的四分五裂车门还连着车身;另外在受到撞击时,车门内部的防撞梁才是保护车内人员安全最重要的零件,它在车辆安全性中的权重更高。

  如果问单片和双片铰链到底有何区别,实际上更多的还是设计思路和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区别,在强度和耐用性上没有必要过分纠结,更不需要硬扯到安全性上;另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安全标准也是不一样的,任何商品都是根据它所在市场的标准和需求去设计的,一个拥有不限速高速公路的国家和一个最高限速只有100km/h出头的国家,对于产品的设计理念也是不一样的。